弘扬教育家精神笔谈 | 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勇担新时代育人使命

作者:郭万保 文章来源:教师工作部 更新时间:2025-09-12 点击数:10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这一重要指示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新的崇高使命,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引,更为涵养大国良师、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重要精神动力。

  教育家精神是对教师职业精神的高度凝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其核心要义的六个方面不是抽象的概念集合,而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理想信念是精神之柱,要求教师胸怀“国之大者”,心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深刻认识教育对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定性意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道德情操是立身之本,要求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时时以身作则,处处为人师表,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育人智慧是能力之要,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具备精湛的业务能力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躬耕态度是作风之核,要求教师执着于教书育人,具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勤于学习、笃行不怠,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甘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的业绩;仁爱之心是情怀之源,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坚定献身教育的信仰,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弘道追求是使命之擎,要求教师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人民生活,勇担传承知识、塑造灵魂、追求真理的时代责任,用文化的力量塑造、影响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这六个方面内涵有着严密科学的内在逻辑,共同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教育家精神体系。

  教育家精神既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质和时代风貌,是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建成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能够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提供方向指引和价值遵循。从国际格局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第四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高素质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弘扬教育家精神,才能培养出大批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看,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需要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教育家精神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精神动力,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思想保障。从教育自身发展看,我国教育规模已居世界首位,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仍需深化改革。教育家精神引领教育发展方向,是克服教育功利化、短视化倾向,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精神指南。从教师队伍建设看,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部分教师还存在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执教能力不足等问题。弘扬教育家精神,能够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正确价值导向和崇高精神引领,是提振师道尊严、涵养高尚师德、打造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现实需要。

  教育家精神是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刻总结,是对教师躬耕教坛育人经验的提炼与升华,其生命力深深植根于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躬身实践。在山东理工大学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他们以同心同德又各具特色的教育人生投身学校办学育人实践,为教育家精神写下了璀璨注脚。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福生同志,担任学校校长10多年,先后提出“高质量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思想、“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针等治校育人理念,精心指导学科建设,亲自组织科研攻关,为学校建设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作出了卓越贡献,却从未领取学校任何报酬。党的十二大代表、原山东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唐乐群同志,始终用共产党员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读书成痴,淡泊名利,清贫自守,甘于奉献,无怨无悔,将毕生积蓄倾囊捐助寒门学子,受他恩泽者数以千计。全国优秀教师赵蔚芝教授,饱览群书,知识渊博,治学严谨,从事教育工作50年,备课精雕细镂、条分缕析、一丝不苟,讲课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潜心从事齐文化和淄博历史文化名人学术研究,著书立说达460多万字。老党员张元成老师,对党无限忠诚,勤恳工作,教书育人,经常资助困难学生;退休后坚持做党的事业的热心人、参谋员和宣传员,义务为学生开展讲座20余场,热心社会公益活动,2019年与老伴柳玉珍老师一次性交纳“特殊党费”50000元……在学校,像这样的先进典型和身边榜样还有很多,他们为全校教职工树立了可感可知、可亲可敬的学习标杆;同时,他们的事迹也表明,教育家精神并非遥不可及的理论教条,而是融入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点滴行动,是在校园沃土辛勤耕耘中绽放的精神光芒。

  传承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每一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广大教职工作为教育事业的践行者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自觉将教育家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和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初心使命的坚守者,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忠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陶冶道德情操,做师德高尚的大先生,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学术不端、徇私舞弊等不正之风,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要涵养育人智慧,做学识渊博的传授者,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教学方法,精进专业素养,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教学艺术和育人本领,因材施教、精准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创新潜能。要勤修躬耕态度,做潜心育人的耕耘者,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保持勤学笃行的精神状态,心无旁骛投身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善于见贤思齐,勇于追求卓越。要永葆仁爱之心,做学生信赖的贴心人,用爱点亮学生心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人格尊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严慈相济,长善救失,循循善诱,精心指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树立弘道追求,做先进文化的传承者,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筑牢文化自信的精神基石,引导学生胸怀天下、放眼世界,涵养家国情怀,勇担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任。

  学校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积极营造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通过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等形式,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秉持“厚德、博学、笃行、至善”的校训,发扬“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校风、“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教风和“德业双修、学而不厌”的学风,以实际行动勇担新时代育人使命,奋力开创现代化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为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廖君华 编审: 王玉冰
  • 联系电话:0533-2787701
  • 地址: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鸿远楼1007
  • 邮编: 255000
  • 邮箱:jsgzb@sdut.edu.cn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3-山东理工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