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山东理工大学“最美教师”吴石磊事迹
旧日时光悄悄走远,她从懵懂青涩的学生转变为成熟可靠的老师。记忆叠成小船,回溯时光的河,这里既是她成长求学的地方,也是她工作奉献的天地。她似光,用青春照拂众多桃李,在平凡的岁月中倾授她的所学,在教书育人的路上督促着自己。情系三尺讲台,是她一颗纯粹的反哺之心,是她精心准备后的厚积薄发,是她对学生春雨般的润物无声。她,就是经济学院教授吴石磊。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对于在山理工学习过6年的吴石磊来说,这份沉甸甸的教书育人的恩情始终是心中的一份牵挂。于是,学成归来的她毅然选择重返母校,在这里接过教书育人的重任,循着前辈的足迹潜心育桃李。
在8年的教学过程中,那颗种子早已长成可遮风挡雨的大树,她希望这棵大树能更加枝繁叶茂,可以庇护更多的学子。外界再大的阻碍也阻挡不了她内心的坚定。正值疫情反复爆发时段,各地都进入严防状态,但这也是调查研究现实经济的好时机。吴石磊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始研究探讨相关问题。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那段时间她的电话从未停息,她一边咨询相关人员,一边四处查阅资料,各处辗转,手机保持24小时在线。与此同时,她还抓住这个机会,帮助学生与调研对象牵线,既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获取了论文写作素材。回忆起这几年的教学经历,吴石磊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完善自己,去追逐发展的脚步。”
吴石磊从经过一遍遍练习第一次走上讲台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条路是任重而道远的。
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吴石磊在办公室里摆放了一张折叠床,说起来这还是她的“老搭档”。吴石磊说:“我刚入职时便摆放在这里了,为了节省时间,不用两点一线来回跑,可以将这些时间都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吴石磊习惯将时间集中专注于某件事,所以时间就只能通过这种方式一点点拼凑起来,中午困顿时就在办公室里小憩一会,醒了就可以立马投入工作。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直至未来。“时间是枪支的零件,工作就是一次次地练习打靶,一切的恐惧都来源于火力不足。”有了这些准备,未知的难关自然会迎刃而解。
除此之外,因为经济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吴石磊习惯在生活中开启收集模式。每天早晨她都会收听时事新闻,通过手机关注众多的新闻讯息,或者是走进市场了解价格的变动,将生活中关于经济的每一个小变化都记录下来,并把这些引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将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为什么景区的物品会比较贵?”吴石磊经常提问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在她看来,这种方式不仅能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还能让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以生活为切入点,也是为教学做准备。对吴石磊来说,充足的准备是她把握机遇的底气,是她遇到难题的坦然,也是她自身能力的证明。
任教以来,吴石磊一直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执着追求。在教育方面坚持终身学习,“教书育人,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她认为,教师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单纯地说教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够的,实际行动是最有效的。
吴石磊创新性地提出“学生授课”的教学方式,“我觉得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并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考虑到学生平时可能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上台演讲与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她也收到了很多良好反馈,“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学生密密麻麻的笔记也是对老师认真讲课最大的回馈,当看到学生仔细记录她讲授的重点,认真思考她提出的问题,吴石磊觉得这是最欣慰的。
教育对吴石磊来说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她愿意努力奋斗终身的事业。从教8年多来,她从没停止教书育人的追求,也从未中断治学求学的步伐,爱学习、勤反思、重实践的习惯一直伴随着她的教学生涯。
作为老师,吴石磊认为自己应该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挥榜样力量,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的学生中,考研、考博的成功率很高,她会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学生,“考研考博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但是通过我自身这样一个案例,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他们不轻言放弃。”吴石磊笑着说。“每个人都有惰性,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会让我们更有干劲。”吴石磊在学生眼中总是精力充沛,正是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带动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班里有学生会偷懒懈怠,吴石磊也会以自身为例,鼓励引导他们摆正学习态度,积极争取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