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山东理工大学“最美教育工作者”杨嵩先事迹
杨嵩先:践行“饮食人”的初心和使命,做孩子们的“饮食守护者”
在学校,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像教师,在讲台上挥洒自如被人所知,他们默默无闻在万千师生的身后,保障着师生们的日常生活。
杨嵩先就是其中的一员,作为山东理工大学饮食服务中心主任,他的任务是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饮食工作关乎千家万户,责任重大,只有事无巨细、扎扎实实把控好从采购、储运到制售、洗消的每一个环节,兼顾经营管理、就餐服务、学生诉求、职工队伍等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把每件事做到极致,要不得一点疏忽,才能确保践行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杨嵩先如是说。
当好40000师生的“健康饮食守护者”
记者见到杨嵩先时,此时的他正在为开学忙碌着。
“我希望你能报道一下我们整个食堂员工的工作,而不是我个人。”杨嵩先说,后勤工作事无巨细,从来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了的。
“这几种粥哪种卖的好?”“一份菜多少钱?”……杨嵩先来到售餐处不断的询问工作人员。
作为一名后勤教育工作者,杨嵩先将自己定位为40000师生的“健康饮食守护者”。
当很多学生还在睡梦中时,杨嵩先已经早早起床了,因为很多事情需要他亲自去对接、检查。谈到饮食的日常工作,杨嵩先想说的很多,“饮食工作千头万绪,大到饮食的安全,小到菜品的价格,都是我所关心的事情。”
学校食堂是学生就餐的地方,好不好吃、食品是否健康尤为重要。
为了能让学生吃得健康,饮食服务中心制定了十分严格的流程标准:在采购食材前要保证来自正规的经销商,相关资质要一应俱全;食材在食堂后厨加工阶段会联合督查处全面、不定时检查;成为半成品后必须按要求储存,做好消毒工作;给学生打菜时,餐厅员工要全程佩戴口罩;即使是饭菜需要的饮用水也要进行一系列的水质检测。
杨嵩先说,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切身从师生利益出发 做好饮食各项工作
在后勤部门工作,需要强大的责任心和能挑重担的勇气,此次已是杨嵩先第三次来到饮食服务中心工作。
近年来,基于发展需要,杨嵩先对中心内部运行机制、用人机制等进行了改革,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机构进一步精简,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在杨嵩先的带领下,饮食服务中心自筹经费80万元招标建成米饭自动化生产线,引进自动化炒菜机,使得饭菜质量和师生们的伙食得到了保障,还减轻了大量的人力。
不断创新工作,善于学习,杨嵩先的所行令他的同事们无一不感到佩服。
“这个暑假40多天的时间,杨主任一天也没有休息过,作为一个老领导,令我们感到非常敬佩。”杨嵩先的同事这样说,“主任这个年纪,仍然非常善于学习、善于钻研,带领我们把中心的工作做得这么好。”
记者了解到,杨嵩先切身为学生们考虑,努力做好饭菜价格平抑工作。在2019年的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期间,仍然确保食堂饭菜价格平稳、饭菜质量不变,比如,煮鸡蛋一直是7毛一个,用实际行动保障了学生的生活和利益。
不忘育人初心 累并快乐着
作为一名幕后教育工作者,杨嵩先始终不忘育人初心,谈及从业生涯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杨主任介绍,当他还在公寓管理中心工作的时候,得知有位邓同学家境不好,杨主任便经常借助自己的职务帮助他,通过让他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等方式减轻他的生活压力,现在邓同学已经是很有作为的青年学者,令杨主任感到难得的是这名学生到现在也经常会问候杨主任,不忘当年恩情。
“尽管我们是后勤工作者,但是我们也有教育人影响人的职能,这种职能一旦发挥好了,带给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杨嵩先说道。
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饮食服务中心及时响应,在疫情防控各阶段下好“先手棋”,在抗“疫”过程中圆满完成了疫情处置演练和开学核验等任务,受到了省教育厅、学校和地方各级领导的赞誉。推出“小饭盒”食堂外卖配送平台,实现无接触配餐,今年还引进了智能送餐机器人,代替人员送餐。
饮食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但是饮食工作的压力、琐碎和复杂程度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人难称百人心,况且面向40000余名师生的口味,日常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杨嵩先和他的同事们就这样“累并快乐着”,为师生做好每一顿饭。他们都是凡人英雄,配得上“最美教育工作者”的称号。